第1講-正義:一場思辨之旅-Michael Sandel
2011年10月29日 星期六
2011年10月20日 星期四
Mikko Hypponen: 打擊電腦病毒,捍衛網路安全 video on TED
看過世界上第一個電腦病毒C-Brain 嗎?這段影片不但秀出這個病毒,也採訪到這個病毒的撰寫人,也介紹其他病毒發作的情形,頗值一看...
Mikko Hypponen: 打擊電腦病毒,捍衛網路安全 video on TED
Mikko Hypponen: 打擊電腦病毒,捍衛網路安全 video on TED
2011年8月19日 星期五
動新聞-新三國演義
蘋果告侵權 谷歌力挺宏達電 2011.07.20
Google 買 MOTO
2011/8/15 Google 宣布以125億美金(約新台幣 3610 億) 收購 Motorola Mobile (溢價 63%) ,動新聞也有許多影片介紹,真的有夠精彩:
http://t17.techbang.com.tw/topics/7446-google-moto-those-firms-apple
Google 買 MOTO
2011/8/15 Google 宣布以125億美金(約新台幣 3610 億) 收購 Motorola Mobile (溢價 63%) ,動新聞也有許多影片介紹,真的有夠精彩:
http://t17.techbang.com.tw/topics/7446-google-moto-those-firms-apple
2011年6月14日 星期二
DIRE STRAITS private investigations. live at wembley, 1985
Dire Straits - Private Investigations LIVE (On the Night, 1993) HD
DIRE STRAITS private investigations. live at wembley, 1985
Hotel California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vPX-MdWfQI&feature=related
以及1970年版本的Hotel California , 感謝有 Youtube ...
以及1970年版本的Hotel California , 感謝有 Youtube ...
2011年6月11日 星期六
真實版Angry Bird:T-Mobile Angry Birds Live
智慧型手機少不了Angry Bird ,現在也有真實版,真的很酷...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zIBZQkj6SY&feature=player_embedd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zIBZQkj6SY&feature=player_embedded
2011年5月27日 星期五
2011年5月1日 星期日
Evernote 教學影片->From Youtube
Evernote 功能實在很強,不但可以擷取網頁、擷取任何想要複製的東西,還可利用搜尋方式找到含有某些關鍵字的Note,甚至可以搜尋相片中的文字。請看以下影片:
EvernotePhil 的頻道: http://www.youtube.com/user/EvernotePhil#p/u/3/8d6-kNsesT8
Evernote for Professionals(教學影片,Good):
Evernote Tutorial (非常詳細的教學):
EvernotePhil 的頻道: http://www.youtube.com/user/EvernotePhil#p/u/3/8d6-kNsesT8
Evernote for Professionals(教學影片,Good):
Evernote Tutorial (非常詳細的教學):
以下影片取自Youtube (可直接連到該網頁瀏覽更多影片): http://www.youtube.com/user/TheExtraordinaryVids
Evernote Tutorial 1 - Overview and Basic Features
Evernote Tutorial 2 - All About Notes:
Evernote Tutorial 3 - Notebooks:
Evernote Tutorial 4 -The Power of Tags
Evernote Tutorial 5 - Search :
Evernote Tutorial 4 -The Power of Tags
Evernote Tutorial 5 - Search :
Evernote Tutorial 6 - Clipper :
2011年4月16日 星期六
開放 vs. 封閉
Apple Macintosh 1984年的廣告
最近上課經常會介紹到Apple的產品,其中包含個人電腦的元老級 Apple II,也介紹Apple II在1984年推出的廣告 的(強調個人PC打破大型電腦的框架):
'1984' Apple Macintosh Commercial (Full advert, Hi-Quality)
有看過喬治歐威爾 (George Orwell)所著 1984 的人當會心一笑,當時廣告強調開放的 Apple II 對比當時封閉的大型電腦,沒想到現在的 Apple 強大了,從電腦的 Mac Pro、iMac、MBA、MBP...,加上獨樹一格的作業系統,加上不開放其他廠牌製造,也從開放系統變成封閉系統,真是此一時彼一時也。現在加上手機系統的 iPhone系列、影音系統的iPod、iPodTouch、iPodNano、AppleTV。以及軟體市場的 AppStore(for 行動系列)、AppStore(for Mac電腦系列),真有打算一統江湖的味道。
現在來看看Steve Jobs 當年介紹 Apple Macintosh 的影片,當年Steve Jobs 英姿煥發,頭髮也比現在多太多了,可是當年介紹電腦的功力就已令人佩服,是我最欣賞的簡報者,近年加上用Keynote製造的簡報更是轟動武林,驚動萬教。看到1984年從袋子中取出 Macintosh 的畫面,聯想到最近的Steve Jobs 從牛皮紙袋中取出 MBP的畫面,令人印象深刻。不囉嗦,來看看
The Lost 1984 Video: young Steve Jobs introduces the Macintosh:
來看看 2007年製作的對照影片,用2007年Acer的筆電搭配Windows 7系統,與1984年用磁片開機的Macintosh 兩個開機的比較影片,真是...
Mac vs PC (1984 vs. 2007) (HD):
什麼?老機器贏新機器勝之不武?好吧,再看一段2009年用IBM thindpad 筆電 vs Mac MBP 15"的開機速度影片,兩台機型的規格大致類似,比較起來比較有意義,仍然是 MBP大勝:
Mac Vs PC Startup :
再看一段MBP 與 IBM筆電的開機與關機速度比較,這一回IBM作業系統是Windows XP,敗的更慘:Mac vs. PC (Boot up & Shutdown):
封閉的系統,軟體硬體都由自己公司製造(或請人代工),可以充分發揮硬體特性,但容易淪為曲高和寡。開放系統為了讓各個硬體廠商搭配各種多元化的規格,必須首重相容性再考慮效能,雖然性能可能稍弱,但是相容性高,就能佔有市場。
因此若重視與其他朋友的電腦相容,就選擇PC;要重視效能與使用者感受,就使用Mac,大概已成為選擇的方法。但是現在 Mac可透過 BootCamp或是虛擬機(Parallels、Vmware、Virtual PC)方式,在MacOS系統下建立虛擬機模擬 Windows環境,讓 MacOS與Windows 並行不悖,深深吸引我,使我這個用AppleII約四年,用PC約20多年的人,開始轉用Mac電腦。因為大部分操作都用MacOS,部分軟體則用Windows,尤其是Parallels 可以讓Mac 與Windows無縫接軌,更令我佩服,因此,就一頭栽進Apple MacOS世界了。
Apple II廣告強調用開放擊潰封閉,隨著Apple王國越來越大,也開始邁向封閉的老路。看看近年 Apple iPhone 系列使用封閉的 iOS ,拿下智慧型手機市場王座。而Google 採用開放的Android 系統開放給手機製造廠商使用,造成多國聯軍對抗Apple 一家的局面,鹿死誰手,看看歷史就知道了。
此文不強調誰勝誰敗,誰優誰劣,畢竟各有各的好處。對我來說,多一些選擇總是好的,因此,我的電腦現在以 Apple居多,手機呢,因為已經有一台 iPod Touch 3,因此,下一台手機應該是 Android ,尤其是hTC的Sensation 或是 evo 3D 。畢竟,年齡大了,多玩些新東西,比較不容易老人痴呆...
最近上課經常會介紹到Apple的產品,其中包含個人電腦的元老級 Apple II,也介紹Apple II在1984年推出的廣告 的(強調個人PC打破大型電腦的框架):
'1984' Apple Macintosh Commercial (Full advert, Hi-Quality)
有看過喬治歐威爾 (George Orwell)所著 1984 的人當會心一笑,當時廣告強調開放的 Apple II 對比當時封閉的大型電腦,沒想到現在的 Apple 強大了,從電腦的 Mac Pro、iMac、MBA、MBP...,加上獨樹一格的作業系統,加上不開放其他廠牌製造,也從開放系統變成封閉系統,真是此一時彼一時也。現在加上手機系統的 iPhone系列、影音系統的iPod、iPodTouch、iPodNano、AppleTV。以及軟體市場的 AppStore(for 行動系列)、AppStore(for Mac電腦系列),真有打算一統江湖的味道。
現在來看看Steve Jobs 當年介紹 Apple Macintosh 的影片,當年Steve Jobs 英姿煥發
The Lost 1984 Video: young Steve Jobs introduces the Macintosh:
來看看 2007年製作的對照影片,用2007年Acer的筆電搭配Windows 7系統,與1984年用磁片開機的Macintosh 兩個開機的比較影片,真是...
Mac vs PC (1984 vs. 2007) (HD):
什麼?老機器贏新機器勝之不武?好吧,再看一段2009年用IBM thindpad 筆電 vs Mac MBP 15"的開機速度影片,兩台機型的規格大致類似,比較起來比較有意義,仍然是 MBP大勝:
Mac Vs PC Startup :
再看一段MBP 與 IBM筆電的開機與關機速度比較,這一回IBM作業系統是Windows XP,敗的更慘:Mac vs. PC (Boot up & Shutdown):
什麼?老是拿IBM當對手不公平?好吧,這裡有一段 Sony Vaio Vs MacBook Pro 的影片,看來還是MBP大勝:
由以上影片可知,Mac電腦vs. WindowsPC的戰果如何了。既然如此,那為何在市場的銷售量則是 Windows PC 大勝 Mac呢?頗值探討。
封閉 vs. 開放 的老戲碼
當年 Apple II 強調開放(其實仍是封閉的系統),立即風捲殘雲般的占有個人電腦市場,大勝大型電腦。
當年 IBM PC 使用的作業系統 PC-DOS,經過Bill Gates 巧妙的以 MS-DOS上市,讓各家電腦製造商使用,造成多家電腦公司對抗Apple一家,立刻囊括個人電腦(PC)的市場,硬是把封閉的 Apple Macintosh 市場搶下來。這一段歷史,台灣的電子業功不可沒。
封閉有封閉的優點,開放有開放的好處
封閉的系統,軟體硬體都由自己公司製造(或請人代工),可以充分發揮硬體特性,但容易淪為曲高和寡。開放系統為了讓各個硬體廠商搭配各種多元化的規格,必須首重相容性再考慮效能,雖然性能可能稍弱,但是相容性高,就能佔有市場。
因此若重視與其他朋友的電腦相容,就選擇PC;要重視效能與使用者感受,就使用Mac,大概已成為選擇的方法。但是現在 Mac可透過 BootCamp或是虛擬機(Parallels、Vmware、Virtual PC)方式,在MacOS系統下建立虛擬機模擬 Windows環境,讓 MacOS與Windows 並行不悖,深深吸引我,使我這個用AppleII約四年,用PC約20多年的人,開始轉用Mac電腦。因為大部分操作都用MacOS,部分軟體則用Windows,尤其是Parallels 可以讓Mac 與Windows無縫接軌,更令我佩服,因此,就一頭栽進Apple MacOS世界了。
歷史不斷在重演
還記得前面提到的喬治歐威爾嘛?他老人家還有一本書,叫做動物農莊,看過的人一定懂我在說啥。Apple II廣告強調用開放擊潰封閉,隨著Apple王國越來越大,也開始邁向封閉的老路。看看近年 Apple iPhone 系列使用封閉的 iOS ,拿下智慧型手機市場王座。而Google 採用開放的Android 系統開放給手機製造廠商使用,造成多國聯軍對抗Apple 一家的局面,鹿死誰手,看看歷史就知道了。
此文不強調誰勝誰敗,誰優誰劣,畢竟各有各的好處。對我來說,多一些選擇總是好的,因此,我的電腦現在以 Apple居多,手機呢,因為已經有一台 iPod Touch 3,因此,下一台手機應該是 Android ,尤其是hTC的Sensation 或是 evo 3D 。畢竟,年齡大了,多玩些新東西,比較不容易老人痴呆...
2011年4月8日 星期五
2011年3月30日 星期三
東西的故事:電子產品的故事(The Story of Electronics)
電子產品的故事(The Story of Electronic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jqm6NeAodU&feature=player_embedded
(《東西的故事》系列影片製作小組繪製,看守台灣協會翻譯、中文字幕建製。)
其他的影片:http://www.youtube.com/user/taiwanwatch2
(《東西的故事》系列影片製作小組繪製,看守台灣協會翻譯、中文字幕建製。)
其他的影片:http://www.youtube.com/user/taiwanwatch2
2011年3月26日 星期六
2011年3月25日 星期五
2011年3月14日 星期一
老外拆iPad2與零組件
有點暴力的拆卸,看了有些心疼:(iPad 2 Disassembly Teardown Take Apart in HD):
iFixit's iPad2 Teardown:
還有更多喔:http://www.youtube.com/user/iFixitYourself
資料來源:YouTube
iFixit's iPad2 Teardown:
還有更多喔:http://www.youtube.com/user/iFixitYourself
資料來源:YouTube
令國內媒體汗顏的報導:T週刊:日本大地震,新聞窮緊張?
美聯社
有關日本對海嘯的研究影片:
還有一篇報導也值得一看: 日本8.9震災教我們的事 (資料來源:私‧生活意見 )
民國86年去因公出差日本,待了六週,看到日本整修馬路鋪柏油時,先鋸出一條直線,再挖起柏油,其柏油層竟然厚達30~40公分(非高速公路,只是千葉縣的一般單向三線道馬路而已),而且十分平整,當時就對日本公共建設十分佩服。2011/3/12日本9.0大地震,可以看到即使路面被地震震垮了,感覺起來路面還是比台灣的路面平:
(資料來源:美聯社 )
我們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T週刊:日本大地震,新聞窮緊張?(資料來源: t客邦)
http://www.techbang.com.tw/posts/5150-t-magazine-japan-concerned-about-the-tsunami-or-concerned-about-the-news-pretty有關日本對海嘯的研究影片:
還有一篇報導也值得一看: 日本8.9震災教我們的事 (資料來源:私‧生活意見 )
民國86年去因公出差日本,待了六週,看到日本整修馬路鋪柏油時,先鋸出一條直線,再挖起柏油,其柏油層竟然厚達30~40公分(非高速公路,只是千葉縣的一般單向三線道馬路而已),而且十分平整,當時就對日本公共建設十分佩服。2011/3/12日本9.0大地震,可以看到即使路面被地震震垮了,感覺起來路面還是比台灣的路面平:
(資料來源:美聯社 )
我們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訂閱:
文章 (Atom)